丁山黑土猪养殖

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?他是一个怎样的人

在这里我就对姜太公不多言论了,简略地说一下,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,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、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,齐文化的创始人,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、军事家与政治家。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,儒、道、法、兵、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,被尊为“百家宗师"。在历史上是一位满腹韬略的政治、军事家,被誉为兵家之祖,他所著的《六韬》,又称为《太公六韬》、《太公兵法》、《素书》,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军事著作,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。由于他卓越的政治、军事才能,此后姜子牙一直受历代统治者的崇尚,被誉为武圣。

丁山黑土猪养殖 - 中国养殖网

柏拉图说过,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,反过来说当有人类出现的时候,战争便出现了。回溯历史,我国最早的较为大型的正规战争,当属商朝和周朝之间的大战,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。而要论谁是成就周朝800年天下的最大功臣,那么首推我国古代的著名军师——姜子牙。

虽然流传下来的资料对于姜子牙的具体军事措施缺乏记载,但广为流传的是,这位中国古代的军师首先是一个治国安邦的战略家。在商朝于帝辛的带领下对外四处争战、对内苛捐杂税的背景下,附近的周国却是另一幅景象,百姓总体安居乐业,不少商的民众都逃亡西周。这是因为姜子牙为西周殚精竭虑的筹划,对内定下安抚民生、发展国力的国策。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,八家各分私田百亩的政策以提升民众积极性,促进生产力发展。同时,姜子牙还提议制定大小官吏都有分地作为俸禄的经济政策,这些分地还可以让其子孙承袭,以此提升官员的主动性。

对外,西周遵循其示之以弱的策略,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,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,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,削弱殷商王朝的实力,一步步地扩大了西周的地盘和国力,令西周具备了和殷商交战的实力。三千精锐甲士,击溃70万大军。在决定双方胜负的牧野之战中,史书描述是:殷商王朝的士兵铺天盖地,但前方都是奴隶军,在姜子牙带领的西周军队面前,奴隶军反戈,调转过头打击殷商,这成为西周此战取胜的重要条件。可以说,如果不是西周人安居乐业的名声,牧野之战中殷商的奴隶们恐怕也不会倒戈;如果不是采取西周先明着示弱,暗地里一步步地扩充实力,西周也不会有和殷商王朝决战的资本。姜子他作为我们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被历朝历代誉为“武圣”,不是没有缘故的。

不过,姜子牙并非出身于王侯将相之家,有首诗说得好,“昔者太公望年七十,屠牛于朝歌市,八十为天子师,九十而封于齐”。意思是姜子牙在70岁时于市场宰牛卖酒为生,80岁成为了天子的老师,90岁功成封为齐王,可见他的人生是在70岁以后才掀开波澜壮阔的篇章。而在他的整个人生中,大多数时间其实都是作为平民生活在普通人之中。著名的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”可能就是出自这个闲暇的时间里。

可以想象,在人生的大多数日子里,姜子牙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得过且过的。他能成为非常优秀治国安邦之才,是日复一日严格自律、厚积薄发的结果。后人流传,姜子牙年轻时人穷志不穷,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、军事谋略,一心研究治国安邦之道,期望能有一天为国为民施展才华。同时,他并没有游离于世人之外,《封神演义》中的姜子牙上昆仑山修炼40年,这是神话。现实里他应该是在闹市和底层人民群体中学习成长。他与在普通人中生活,能够最直接地看到众生百相,自然也就最能够理解百姓的疾苦,也能了解大众的诉求,这极有可能是后来他能制定出体恤百姓政策的基础。

当然,后人对姜子牙的尊敬,更多还是便体现在神话之中。著名的《封神演义》里,姜子牙是阐教下山辅佐武王姬发的第一人,虽然法力不是最高强,但代表着神界直接参与人世。后来出现的所有阐教门人,无一不是姜子牙所请或主动前来帮助,姜子牙也就成为了人神之间的交汇点。在武王伐纣结束后进行封神之时,姜子牙又是主管封神之人,可见其地位之高。根据《封神演义》结束的后的剧情,姜子牙担当了周朝丞相的重任,在殷商灭亡、妖魔除尽、截教和阐教矛盾化解之后,稳健地治国安民。

然而,或许还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神话《封神演义》的结局并非最终的结局,狐妖妲己也并没有真的消失呢?